1954年,李震被调任为三兵团政治部副主任。临别之际,肖永银特地为他举办了一场宴会送行。两人从最初的旅长、旅政委,到后来晋升为副军长、副军政委,一同奋斗了整整八年。八年的共事,让他们对彼此的优点与缺点都了如指掌,心里有着深深的默契和了解。
离别时气氛格外沉重,二人举杯相敬,感情真挚而难舍。正当气氛凝重时,肖永银忽然转变话题,说道:“你是个能人,但你有个缺点,别人不敢说,只有我可以告诉你……”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大缺点,让肖永银如此郑重其事地指出来呢?
在刘邓大军的众多将领中,肖永银和李震都被称作“少壮派”,两人年龄相差不多,但军旅资历却有明显差异。两人参加革命的时间相差六年,肖永银算是“老红军”,而李震稍晚一年,正是“三八式”兵员抗战期间投身战场的年轻战士。
尽管起点不同,但李震能与肖永银默契配合,说明他的能力绝非凡俗。李震属于军中极为珍贵的高级知识分子,刘邓首长都十分欣赏他的才华。他书写的毛笔字工整秀美,堪称“军中书法高手”。
展开剩余77%上党战役之后,太行军区下辖的韦杰张国传支队、石志本何柱成支队、秦基伟向守志支队,以及第六军分区直属队,合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隶属第十六、十七、十八旅。
1946年1月,肖永银出任十八旅旅长,李震担任十八旅政委。这是他们首次正式合作,但并非初次见面。早在北方局党校,两人就是同班同学。那时李震对肖永银印象极好,知道他善打硬仗,特别是在南爻铺突围战中,肖永银表现出色,堪称英勇。
之前李震的搭档大多是从战场打拼出来的硬汉,对于他这位清华毕业的“书生”颇为冷淡,而肖永银却非常尊重他的才学。肖永银本人也不断提升文化水平,亲自书写作战报告,字迹清晰可辨。
淮海战役结束不久,肖永银升任六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李震任六纵队副政委。随后中野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六纵队也改编为“第十二军”,归属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王近山任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十二军军长,肖永银担任副军长兼参谋长,李震为副政委。
驻扎蒙城的十二军,军官们的家属也陆续来到驻地。肖永银趁机调侃李震一番。1947年李震仓促完婚,但因战事紧张,未能成亲便立即奔赴前线。
后来在大别山,两人都十分思念彼此。那个时候可以通过电台联络,家属会在电台广播中给前线战士报平安,传递一句简短的信息确认生命无恙。某天,肖永银收到一则电报,得知是李震妻子发来的,便打趣地告诉李震:“你媳妇儿来了信,还给你生了个大胖儿子呢。”
李震听后面无喜色,肖永银察觉异常,忙问原因。李震迟疑片刻才吐露心声:“我和她还没同居,哪来的孩子?”后来肖永银见到李震的妻子贾玉华,又忍不住调侃:“听说你给李震生了孩子,孩子在哪儿?”此话一出,夫妻俩都感到十分尴尬。
大家的妻儿都来了,唯独肖永银独自一人。李震便时常陪伴肖永银,肖永银笑着赶他走:“赶紧走吧,贾玉华比我更需要你。”
解放重庆后,许多干部为大龄单身的肖永银物色对象。经过介绍,肖永银认识了高豪,她当时在十二军文工团担任演员,长相漂亮,知道对方是“年轻的老革命”后,很乐意这桩婚事。正当两人逐渐了解时,部队内部却发生了风波。
有人以“改组”名义,用新欢替代旧爱。肖永银对此非常愤怒,严肃告诫部下:“改组必须先离婚,不能一边有旧妻,一边抓新欢。”这类事件不止一两起,闹得很大,最终引起上级关注。兵团政治部派人调查此事,副政委李震趁机“金蝉脱壳”跑去任重庆市工委主席,只留下肖永银一人作为“陪审人”。
那时肖永银的上司王近山,与肖永银妻子韩岫岩的妹妹产生了感情纠纷。“改组”事件曝光后,王近山和肖永银之间关系紧张。虽然肖永银为此颇为头疼,但他也收获了爱情,1950年与高豪在十二军军部举办了一场简单婚礼。高豪热爱唱歌,晚年还与老军人们组成合唱团。
事件发生后,李震一看到涉及主帅,知道不好应付,选择了离开。离去之际,他心中也满是愧疚,曾给肖永银写信:“老肖,我知道你很难!”待事情解决后,李震才重新归队。
1954年,这对老搭档即将分开。肖永银送别李震时,提醒他一个重大缺点:“你太会看风向了,等你当了大干部,这将是你的隐患。我劝你一句,政治斗争中不能总盯着风向走。”
1955年,38岁的肖永银被授予少将军衔。尽管他曾参与处理王近山的事件,但他始终坚持“对事不对人”。当王近山希望重回部队工作时,写了三封信,分别给毛主席、许世友和肖永银,这足以说明肖永银在他心中的份量与信任。
李震去世后,肖永银特意打听他的夫人贾玉华的下落。见面时,他语重心长地说:“如果遇到困难,随时来找我。”关键时刻见真情,肖永银无疑是一位极重情义的老将军。
发布于:天津市线上配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