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大家好,我是九案。
一则官方通报打破了古刹的宁静,一场迟到了十年的审判终于拉开帷幕。
十年举报,一朝落网,金鼎佛光终照暗影。
释永信这位毁誉参半的花和尚是怎么由当初“德高望重”的一方寺庙方丈变成如今人人喊打的“双面魔陀”的呢?
今天再来给大家扒一扒这其中的关键节点。
释永信,俗名刘应成,1965年生人。
在被带走调查之前,他任少林寺方丈、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这名头足够震慑一方了。
展开剩余89%1981年,释永信前往少林寺出家,并拜方丈行正长老为师。
第二年,成立少林寺拳法研究会。
不得不说这大和尚是有点子运气在身上的,1986年,行正长老圆寂,无人能主持少林寺的业务。
肯定有人说,少林寺从古代都有名气,怎么会无人主持业务呢?关于这点,我也去扒了扒小道消息,说80年代的少林其实已经式微了,能够带领少林再复荣光的人才不好找的。
因缘际会之下,释永信上位了,担任少林寺管委会主任,主持寺院事务,并成立少林寺武术队。
这一年他才22岁,看他成林少林武术队这一点来说,这大和尚还是有点子想法的。
为啥这么说呢?1982年一部由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横空出世,引起了铺天盖地的观影热潮,84年一部《少林小子》又引起了人们对于少林寺的无限遐想。
他在这个时候成立少林武术队,也算是应运而生,懂点子营销的。
之后,释永信在1988年,为缓解寺庙周边地区群众疾病情况,成立少林寺红十字会。1994年,成立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会,开展扶贫助残救灾活动。
这一举动更是贴合当时的一个社会发展状况,8、9十年代,众生都“穷”,只求温饱,生病了也很难去求医,大和尚的这一举动则进一步提高了少林寺在周边民众心里的地位。
信仰之力是无价的,当这种信仰被口口传播,少林寺再一次声名鹊起。这一次它是实实在在的活在了民众的心里,而不是只存在于武侠故事或者电影中的剪影了。
任何企业或者事务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宣传,这一点,释永信也手到擒来,当然,这层层举动的开展不知是否有高人指点?
1996年,释永信创办了一个名为《禅露》的杂志,这个杂志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并不出名,而在当年,有幸在杂志上留文的人至今还记忆尤深。
一名网友就在网上说起过,当年他的父亲就曾在《禅露》上发表了一篇文,少林寺很是看重,每一期的新刊都会如约而寄到他们家。
这种种举动都证明了释永信的管理能力,而他也在1999年登上了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之位,建立少林文化研究所,提出“少林学”概念。
这大和尚看来是深知文化深耕的道理呀,只要将“少林文化”的概念深入人心,他将永立于不败之地。
2001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时期,网络文化开始流行并形成独特社群特征,QQ、网络游戏兴起,释永信又抓住了这波风口,建立了少林寺网站。
这一波波的组合拳,少林寺的佛光和荣光又再现了。
2006年,普京访华还特意去参观了少林寺,提出要与武僧比武,这一波政务和文化的输出,也能看出少林寺又成了佛教的领头羊了。
名头赚的足足的,释永信开始求更高一步的发展了,网店的兴起又给了他灵感。
2008年,在释永信的带领下,少林寺开通淘宝店铺,开始销售禅修用品、少林元素等文创作品。
文创产品那可不是盖的,只要是烧香的、信佛的都爱买,而且还不搞价。
这波甜头也是让释永信吃的明明白白。
在他的带领下,少林寺不断扩张商业版图,并且经过发展,其业务横跨文化、餐饮、药品、服饰等多个领域,注册多个公司和商标。
当清修的禅寺开始大肆的圈钱,这寺庙也就变味了,风气跟人也会随着“铜臭之气”的熏染跟着变味。
有钱了,这大和尚开始骄奢淫逸了,出门的奥迪,十几万的镶嵌翡翠玉环的袈裟都成了日常的标配。
对此,释永信双手合十解释:“车是政府奖励,袈裟为文化交流定制。”
此时的大和尚,又开始追求顶配—找一些美女滋润这枯燥的禅院生活了。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成了过眼云烟。
小道消息,释永信其实在2000年初,就与一名女子通奸,还承诺给此女建达摩陵的剩余捐款400万余元,这名女子为了防止他不认账,还留下了两人发生关系时保存的避孕套。
据女子说,他俩发生过一二十次关系,在香港、深圳、郑州、登封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爱的痕迹,她还为此怀孕流产。
大和尚也算是栽在了这名女士身上,最后赔偿300万元了事。
据这女士说,事后她还受到了来自释永信弟子的威胁,那么,来自2025年的雷神之锤可能博得此女一笑?
这一次的事能让大和尚戒色吗?显然是不能的呀,虽然赔偿了300万,估计那点钱对方丈来说是毛毛雨吧,因为“生财有道”的大和尚也同样是“贪财有道”。
2008年7月25日,有一名自称是“释正义”的人士再次揭露了释永信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女的丑闻。
当然,罪名不止这一项,还有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挪用侵占寺庙财产,早年曾被迁单(开出僧籍)。
随后,少林寺武僧团教头释延鲁加入举报行列,指控其敛财700多万元。
结果,经调查,“被迁单”属无效行为,释永信1999年担任方丈程序合法。关于“私生女”问题,调查组通过医学证明释延洁2004年已接受全子宫切除手术,失去生育能力。
针对释延鲁反映的“索要700余万元财物”问题,调查组承认2010年、2012年春节供养钱属实,但强调“供养钱是佛教徒的习俗”,并称这笔钱用于寺院建设、供养学僧。
最终结论是:“少林寺在财务管理上和内部管理上,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要求少林寺进行改正。”
彼时,举报者释延鲁——这位曾追随方丈二十年的武僧教头——只能黯然远走他乡。
此次事发,就有网友再喊:释延鲁你在哪?这结果你看到了吗?
释永信安然度过所有风波,继续带着武僧团全球巡演,在政协会议上侃侃而谈“佛教文化传承”。
又是十年,释永信在争议中继续扩张他的少林版图。
早年,也曾有有媒体追问:释永信遭举报为何“雷声大雨点小”?
有知情者点破关键:若释永信是党政干部,如此轰动的举报必引发纪检部门强力介入。但作为僧人,“少林寺既非国企也非国家财政资助的事业单位,各级纪委很难介入”。
不仅如此,释永信巧妙构建了一套“内外分治”的双轨制——外堂以武结缘,维系香火经济;内堂严守禅修,保留佛门本色。
在政商两界,释永信都拥有深厚人脉。他深谙与地方政府相处的智慧,早在随师游历期间就亲历了“寺院与地方政府的产权博弈”。
有人说,在释永信构建的庞大体系中,“保护伞”从来不是某个具体人物,而是一套精密的共生机制。显然,这套机制给了他生存和发展的无限空间。
2022年,少林关联公司以4.52亿天价竞得郑州商业用地,引发舆论哗然,少林寺依然蜕变成年收入过亿的“商业帝国”。
这仿佛让人再次看到少林寺山门前,游客仍排着长队购买百元门票,功德箱的二维码扫一扫即可“随喜功德”。
当信仰被明码标价,当香火变成现金流,宗教商业化困局才真正需要破解。正如学者警示:“宗教最可怕的敌人是自身的世俗化与商业化。”
显然,此时的释永信并没有看到自身的危机,又或者他已经无法控制这种危机。
2025年7月27日,少林寺官方网站的通报终结了这场漫长的悬疑剧。
这一次,他还能逃出升天吗?很难,公告里可以看出,涉嫌刑事犯罪。
此时,当年调查结论的弦外之音再次闭环——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恰是今日刑事犯罪的伏笔。
调查通报发布后,少林寺的账房仍在登记造册,锤谱堂的3间房还在讨价还价。只是方丈室的主人,再不能乘坐那辆奥迪Q7出入山门。
当袈裟包裹的不再是修行者的虔诚,当信仰在商业逻辑前节节败退,寺院的钟声照常响起,只是这次,回荡在少室山谷的不仅是梵音,还有一个时代的警钟——当信仰沦为生意,佛门变成商场,金顶的光环终会黯淡。
风停时,所有借势者终将坠落,而这次少林寺的钟声又为谁而鸣?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发布于:河南省线上配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